收割季节,来贵州安顺看看韭菜如何变成韭黄

作者:李薛霏 来源:天眼新闻 时间:2020年07月07日 点击数: 字体:
更多

  韭黄与韭菜的差别,对于饕客而言,是用来炒鸡蛋或用来包饺子的差别。但对于种植它们的农户来说,却是收入高低的差别——无论是大型超市还是农贸市场,韭黄几乎肯定比韭菜卖得贵。

  其实,这一黄一绿、俩“韭字辈”的蔬菜实实在在是“兄弟”关系。

收割韭黄前,农户拿掉套筒


  近日,记者来到被称为“韭黄第一县”的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,在收割季节,看到了韭菜变韭黄的过程。

  驾车进入普定县水母河流域农业园区,与“一片绿”同时映入眼帘的,是即使不停车、不开窗也扑鼻而来的韭菜味道。隔窗望去,这里地势较为平坦,大片大片的韭菜田组合在一起,看上去有点像草原,但韭菜又比一般的小草更挺立、高耸。

IMG_7067.JPG

韭菜与韭黄

  车行更深处,窗外出现了密密麻麻的“黑色筒状物”,铺满每一寸土地。下车后,走到农户们正在收割的一片田土旁,才一目了然这“黑色筒状物”到底是什么,也搞清楚了韭菜是怎么变成韭黄的。

  原来,当“黑色筒状物”加在韭菜宿根上之前,韭菜和韭黄还没有分出差别。而当“黑色筒状物”罩在韭菜宿根上,隔绝阳光照射后,韭菜与韭黄将就此去往不同的蔬菜价格区间。

收割完的韭黄,经过清洗、捆扎等工序后,就可卖往全国

  阻隔阳光照射,不能发生光合作用,不能产生叶绿素,就成为韭黄;而一直可以接受阳光照射、进行光合作用的,则成为韭菜。

  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,许多地方已经认识到,“精深加工”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途径。简单来说,经过加工的农产品,虽然成本投入更多一些,但只要方法得当、符合市场需求,就一定能让农户挣到更多钱。

大片的韭菜地

  从“韭菜”到“韭黄”的过程,事实上也是“精深加工”的过程。如今,普定县的“白旗韭黄”已是“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”,也成为当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“一县一业”主导产业。普定县的韭黄已经卖到国内各大城市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。

  普定县能将韭黄打成知名品牌,除了农产品质量有保证外,还得益于很好的组织模式。

  普定县成立了县、乡、村三级公司,探索出了县级平台公司统筹、乡镇级平台公司负责实施、村级公司为主体的发展模式。普定在全县170多个村都成立村级产业发展公司,每个村级公司注入100万元作为发展基金,带动集体经济发展,实现“村社合一”。

农户正在收割韭黄

  如今,普定县的韭黄种植面积已达十万亩。并且,在完成韭菜到韭黄的过程后,普定县仍然在不断琢磨,从黄土地走到实验室,将建立韭黄研究中心、韭黄大数据中心、韭黄交易中心,通过现代科学技术,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让这10万亩韭黄卖得更远、更好,成为饕客盘中的美味,成为农民致富的希望。


  • 没有相关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