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支书朱勤政:二十五载勤政为民 奋发有为敢争先

作者:钱凯 来源: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:2020年11月18日 点击数: 字体:
更多

  一个班子,必须团结,才能为老百姓做成一点实事。获得信任,是一种幸福,获得一次信任很容易,但要获得二十五年的信任,可没那么容易。

  我叫朱勤政,现年58岁,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党总支书记,在任村干部二十五年来,我无时不把群众的大小事放在心上,勤勤恳恳,奋力争先,不断描绘出大屯村发展的生动画卷,也书写了自己青春无悔的人生历程。

  我中学毕业后到了省城做生意,开创自己的未来。凭着聪慧的头脑,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,1993年的一天,踌躇满志的我回家看望父老乡亲。这一次回家,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。村里老马陷泥之死,激发了我修路之心:要为村民修条平坦的道路,再也不希望这条道路发生不愉快的事。

  1995年正值村委换届选举,33岁的我被选为村委委员。为了家长的发展,我放弃了省城的生意,把群众的信任扛在了肩上。村民朱勤顺说:“如果他不回来当村干部,凭他的能干,早是大老板了或是企业家了。”

  1998年担任村主任后,我推行村干部坐班制,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,成立村理财小组,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,公平公正公开办事,让群众明白,让干部清白。


  想办法让村里有钱,是解决为群众办实事的关键。我通过召集村民代表商议,从管理好每周四村里赶集入手,收取市场管理费,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4万元;将荒山承包发展经果林种植,既绿化青山,也为村集体创收上万元;大胆引进希望集团投资12亿元在本村荒山上建起特区养殖公司,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;利用每年春节在外出经商、从政的本村人回乡探亲、访友的机遇,成立了同乡会,要求同乡会成员每人每年集资用于村里从事公益事业,其中一项是帮助上学困难的学生,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,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又加入同乡会。这一措施,长远的既提升了村民素质,也树起了一道乡村感恩文化景观,又壮大了村集体收入。现同乡会员达到90人,帮助大学生60余人,其中,有一名学生清华大学毕业后,又到美国哈佛大学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。

  只有身体力行,说话才有底气。我积极发挥村里老党员、退休干部德高望重,善于监督和调解的作用,组织成立了村红白喜事理事会,调解会,提倡勤俭节俭,不准滥办酒席。做到民事民解,小事不出组,大事不出村。二十年来,村里没有一名群众到上级上访,村里民风纯朴,邻里和睦,村庄和谐。

  走进大屯村,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间,一条笔直的河道贯穿田野,河水清澈,河岸杨柳依依,老人悠闲垂钓,亭角小桥处是一栋栋屯堡风格的小别墅,放远望去,好似一幅乡村油画。——这是全区唯一不花政府一分钱,由村里自行解决的集中建房点。

  “朱支书太能干了,他当干部这些年来,他给村民承诺的事说到做到,60户人家的集中建房点一年时间就建起来了,家家搬进了新房子,比城里人的房子还舒服。”陈家贵一脸春风,掩不住的幸福和满足。

  我在任村主任前,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。让村民腰鼓起来,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。上任后,我下决心要发展产业,让村民腰包鼓起来。2007年,组织村班子到遵义、广西等地考察蔬菜种植,动员村委委员彭贵英、党员朱玉文带动68户群众试种辣椒200余亩,当年试种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。事实让群众眼睛一亮,参加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,全村种植各类蔬菜1800余亩。

  为把蔬菜产业适应市场需求,抵制市场风险,我带领村班子到贵阳学习种植合作社管理经验,回来后成立了大屯银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会员196名,注册资金125万元。实行 “合作社+农户+公司“的经营模式,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。同时,动员部分群众发展肉鸡养殖共6万余只,养猪2000余头,为蔬菜种植户提供有机肥,提高蔬菜的品质,打造蔬菜品牌。针对缺乏劳动力少,种植蔬菜不易的农户,2011年组织村干部及群代表到仁怀考察,与仁怀酒厂签订2000余亩高粱订单合同,当年收入450万元。到2014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7800元。

  同时,我带领村支两委成员不断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00万元,修建了机耕道,硬化道路、群众广场、安装路灯、整治村庄、河道治理等,加强了大屯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建设美丽乡村,让古老的屯堡村庄焕发出无限的新气象。


  • 没有相关内容!